小时候,每当母亲牵着我的手穿过熙熙攘攘的淮海路,总会被那座七层高的黄白色建筑吸引。楼顶“徐州市中央百货大楼”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那是启功先生题写的字迹,庄严中透着亲切。母亲说:“这里是徐州人的‘聚宝盆’,想要什么都能找到。”那时的我踮着脚尖,望着琳琅满目的柜台和摩肩接踵的人群,只觉得这里仿佛藏着整个世界的热闹。
1950年,徐州百货大楼在彭城路的一间二层小楼里诞生,成为苏北地区最早的国有零售商店。从“第二门市部”到“淮海百货商店”,再到1983年正式定名“徐州市百货大楼”,它不仅承载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记忆,更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商业的腾飞。1986年,“中心城市,城市中心,百货大楼,恭候光临”的广告词通过广播传遍大街小巷,成为一代徐州人的共同记忆。
1993年,百货大楼改制为股份制企业,2004年与南京中央商场战略重组,引入更多时尚品牌,逐渐从传统百货转型为现代商场。从前,百货大楼是“高档”与“新奇”的代名词。第一次坐观光电梯俯瞰城市街景,第一次在炎炎夏日感受中央空调的清凉,第一次见到明星光临签售时的人潮汹涌……这些片段构成了童年最鲜活的画面。然而,随着城市商业体的崛起,老楼的硬件设施逐渐落后,狭窄的过道和陈旧的装潢让它在金鹰、苏宁等新秀面前显得力不从心。
2020年8月,伴随着工程车的轰鸣声,这座矗立了几十年的老楼开始拆除,现场飘起阵阵白烟。围挡外,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驻足凝望,有人举着相机记录最后一刻,有人轻抚围挡上的海报喃喃自语。一位退休的老员工在旁哽咽道:“这里装着我们半辈子的青春。” 老楼的落幕,是城市发展的必然。根据规划,原址将变身为德基广场的一部分,地上建起摩天高楼,地下拓展商业空间,与地铁枢纽无缝衔接,成为徐州“新街口”的核心。
而老百货大楼的“灵魂”并未消散。2019年12月,它搬迁至原银座商城,化身为“中央百大广场”。新楼建筑面积从3.2万平方米扩展至11万平方米,业态焕然一新:美妆区引入时尚的国际品牌,美食广场飘散着咖啡与烘焙的香气,城市商业体让年轻人流连忘返。
百货大楼的变迁,折射出徐州从工业重镇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蜕变。曾经的“苏北第一家亿元商场”,在电商冲击与消费升级的浪潮中主动求变,用“更年轻”的定位拥抱新一代消费者。老店的硬件无法满足现代需求,但记忆中的真诚服务永远不会过时。今天的中央百大广场,不仅保留了“百大”的老字号情怀,更以书店、健身房、亲子乐园等多元体验,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。站在彭城广场,环顾四周,苏宁广场266米的玻璃幕墙直插云霄,德基广场的塔吊仍在忙碌,金鹰商圈的霓虹彻夜闪烁。老百货大楼的砖瓦虽已湮没,但它留给徐州人的,不仅是消费方式的革新,更是一份历久弥新的城市温情。正如网友所说:拆掉的是大楼,留下的是几代人的故事。
从上世纪的小门市部到今天的现代综合体,徐州百货大楼的每一次转身,都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。它不仅是商业地标,更是一部镌刻着时代印记的立体史书。或许未来的某天,当我和朋友们走过德基广场旁的空地时,仍会指着那片天空说:“看,这里曾有一座老楼,装满了我们童年的欢喜。”
|